所有垃圾中瓶瓶罐罐的回收率為93%,所回收后的礦泉水瓶可以實現一比一還原。即壓縮分解后的原料,可以用來制作一個新瓶子,不浪費一點材料。
垃圾填埋場能產生大量填埋氣。垃圾填埋氣是困擾垃圾填埋場的一大難題。若不進行收集利用,易產生爆炸、火災、環境污染(如產生溫室氣體效應)等問題。另一方面,垃圾填埋氣又是一種潛在的清潔能源。研究資料表明,每噸垃圾在填埋場壽命期內大約可產生 100~200m3的沼氣,其熱值約為 7,450~22,350kJ·m3,脫水后熱值可提高 10%,除去雜質組分后,又可將熱值進一步提高,具有一定的經濟利用價值。因此,將垃圾填埋氣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就成為生活垃圾填埋場面臨的普遍需求。我國生活垃圾處理方式有填埋、焚燒、堆肥等方式,目前仍以填埋為主。根據住建部發布的《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中不同垃圾處理方式處理的生活垃圾量來看,填埋占據了我國生活垃圾處理的60%;其次是焚燒處理,據介紹,廣州東部生物質綜合處理廠今年7月開始投產運營,可日處理廢棄物規模共2040噸,達產后最大發電量約1億千瓦時/年,油脂加工副產品產量約10萬噸/年,有機肥原料約5萬噸/年。 廣州銷毀公司完善行業管理。加強對污水、垃圾處理領域全面實施PPP模式相關工作的指導,科學編制并嚴格落實有關規劃,督促相關項目加快落地實施。通過全面實施PPP模式,有力提升污水、垃圾處理能力建設和項目管理水平。區域流域環境治理總體方案內、外,以及城市、農村的污水、垃圾處理工作得到有效統籌協調,并同生態產業及循環經濟發展、面源污染治理有效銜接。建設完善項目服務質量、運營成本、安全生產及環保指標監測與監管體系,建立形成基于績效的PPP項目收益機制。 ,占38%。資料顯示,我國現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943座,其中填埋場657座,占比為70%。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至2020年,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要達到40%。
目前垃圾處理方式以填埋為主
瑞典很多小區內一些看似郵筒的裝置,便是垃圾的入口。居民刷卡支付后,便能打開箱門,將垃圾放入其中。桶內設有自動感應裝置。一旦裝滿,閥門自動開啟,垃圾應聲而下,在強勁風力的推動下,順著管道,以每小時70公里的速度,奔向中央收集站的大箱子里。小區附近設有垃圾中央收集站,從中延伸出來的各個管道,穿墻而過、進入地里,連接著社區不同種類的垃圾桶。
雖然餐余垃圾在生活垃圾中占比非常高,但由于熱值較低,其單位質量垃圾中發電量占比僅僅達到10.8%。生活垃圾中熱值較高的為塑料、紙類和織物等,尤其是塑料,在生活垃圾中質量占比僅為12.1%,然而貢獻了發電量的52.3%。因此,試點垃圾分類,實行干濕分離將減少生活垃圾中餐廚垃圾的占比,生活垃圾的發電量有望提高。另天眼查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已有超過1000家垃圾分類相關企業注冊。
餐余垃圾體量占比最大
在一些新小區,這些管道直接連接各家各戶的廚房。家庭廚房里安裝一個食物粉碎機,吃剩的食物被粉碎后,旋轉窯焚燒爐。旋轉窯焚燒爐是在鋼制圓筒內部裝設耐火涂料或由冷卻水管與鉆孔鋼板焊接成圓筒狀,筒體沿軸線方向呈小角度傾斜。在焚燒垃圾時,垃圾由上部供應,筒體緩慢旋轉,使垃圾不斷翻轉并向后移動,垃圾逐漸干燥、燃燒、燃燼然后排至排渣裝置。 廣州銷毀公司,進入管道,展開地下之旅。這樣操作干凈、衛生,還節約了大量的人力、運輸成本,解決了定時定點投放的難題,也避免了垃圾箱滿后的滿地狼藉和惡臭縈繞。
目前,我國生活垃圾中餐余垃圾占比達到59.3%,接近60%。我國城市每年產生餐廚垃圾不低于6000萬噸,年均增速預計達10%以上。占比排名第二的為塑料垃圾,主要是一些塑料包裝袋等垃圾,占比為12.1%。紙類垃圾也占較高比重,為9.1%。其余垃圾占比較小。
瑞典是全球垃圾回收率最高的國家,每年的垃圾產量為400萬噸,其中僅1%垃圾填埋處理,垃圾回收率高達99%。
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并通過清運和回收使之變成資源。實行生活垃圾分類,可以減少垃圾處理總量,是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基礎。
瑞典共有30家城市固體垃圾焚化廠,4噸垃圾等于1噸燃油能源,焚燒垃圾產生的熱能加熱水爐中的水,可為全國20%的家庭供暖;產生的蒸汽可通過發電機組給家庭供電,為全國5%的家庭提供廉價電力。
瑞典36%的垃圾被回收使用,14%的垃圾用作肥料,49%的垃圾作為能源被焚燒。
上海先行垃圾分類之后,國內各大城市將緊跟實行的話題甚囂塵上。公眾在熱心探討如何合理區分垃圾的同時,不妨看看其他國家的垃圾分類和處理方式,以資借鑒。
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最大的10座城市里,北上廣深4座一線城市均在其列,剩下的名額也主要被副省級城市占據。
生活垃圾清運量逐年上升
如何進行能源轉化回收?答案在焚燒爐之后的余熱回收鍋爐中。利用垃圾焚燒產生高溫煙氣將水加熱成中溫中壓的水蒸氣,帶動汽輪發電機組進行發電,將垃圾焚燒產生的熱能轉化為潔凈的電能。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顯示,2017年全國202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20194.4萬噸,處置量20084.3萬噸,處置率達99.5%。其中,生活垃圾產生量最大的城市是北京市,產生量為901.8萬噸,其次是上海、廣州、深圳和成都,產生量分別為899.5萬噸、737.7萬噸、604.0萬噸和541.3萬噸。前10位城市產生的城市生活垃圾總量為5685.8萬噸,占全部信息發布城市產生總量的28.2%。
7月1日起,上海開始實施垃圾分類。自此,垃圾分類在上海正式納入法治框架:“個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面臨200元罰款;單位混裝混運垃圾,最高可罰5萬元。”這一帶有強制性的垃圾分類管理舉措成為人們近期熱議的話題。
瑞典:高科技打造垃圾“下水道”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產生的城市生活垃圾越來越多。住建部2018年發布的《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我國生活垃圾清運量逐年上升,2016年超過2億噸,達到2.04億噸,同比增長6.81%;2017年約達到2.16億噸,同比增長5.82%;1500多個縣城產生近0.7億噸垃圾;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在4億噸以上。
燃燒段產生的殘渣經過燃燼段繼續燃燒后進入冷卻段,廣州銷毀公司,由一燃室底部的一次供風冷卻(同時殘渣預熱了一次風),經爐排的機械擠壓、破碎后,由排渣系統排出爐外。一次風穿過殘渣層給燃燒段提供了充足的助燃氧??諝庠谌紵蜗牡舸罅垦鹾笊闲兄翢峤舛?,并形成了熱解氣化反應發生的欠氧或缺氧條件。